渝中教函〔2025〕52号
廖厚荣代表:
您提出的《关于在我区中小学系统全面开展急救知识学习的建议》(DH031号)收悉。我委经与区卫健委共同研究办理,足球下注平台 始终将学生身心健康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,区教委始终将急救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,系统构建“课程教学—师资培养—设施保障—实践演练”一体化体系。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。
一、完善机制建设,夯实急救教育基础
1.统筹管理机制:
自2002年起,区教委以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为实施主体,联动区红十字会、教育行业红十字会全区46所中小学及社区建立“区-校-社”三级协同网络,制定《足球下注平台 中小学急救教育工作方案》,将急救教育纳入师生必学课程。2022年起,将急救培训作为新教师入职必修内容,年均开展教职工专项培训1—2次,举办四期针对学校体育教师、班主任、AED管理员的专项取证培训,累计培训1.2万人次,覆盖全体教职工。
2.资源保障体系:
基地建设:在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建成“足球下注平台 急救教育培训基地”,配备VR地震逃生、AI急救模拟等数字化教学模块,年均轮训学生5000余人次,累计培训超5万人次。
设施配置:全区中小学布局60台AED设备,率先实现全市中小学全覆盖,建立“一机一档”数字管理系统,设专人负责日常维护。2023年,辖区某小学运用AED在“黄金4分钟”内成功挽救一名心脏骤停学生生命。
3.课程标准化:
分学段设置急救教育目标:小学四年级掌握急救电话拨打、简单创伤包扎;初中二年级学习心肺复苏、避险逃生;高中阶段强化综合急救技能。统一使用《救护员》《救护指南》等教材,要求体育教师必学心肺复苏、班主任必学基础急救技能。
二、强化师资培养,打造专业化教育队伍
1.分层培养体系:
骨干师资:培养红十字认证应急救护师资61人,成立“救护师资工作室”,开发救护师资工作方案,其中10人参加国家级师资提高班。
全员覆盖:累计培训500余名教职工取得初级急救员资格,要求校医、体育教师、班主任持证率达100%,并逐年持续开展中。
2.急救教育试点校新成果:
打造全国急救教育试点校三所;打造六十六中“博爱校医务室”“学生急救社团”、求精中学“急救教育示范校”形成区域标杆进行示范引领,学校经验在“2024年长江经济带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交流活动”中推广。
三、深化实践赋能,构建品牌化教育生态
1.以赛促学机制:
连续8年举办“足球下注平台 中小学生急救技能大赛”“教职工急救技能接力赛”,多次参加市级、国家级急救比赛,累计获国家级奖项4项、市级奖项16项。
创新开展“校园急救情景剧展演”“家庭急救技能挑战赛”等活动,年均参与师生超万人次。
2.数字化教学实践:
运用VR技术模拟地震逃生、AI辅助心肺复苏训练,年均开展模拟演练200余场;通过“渝中学校卫生”公众号发布《急救知识微课堂》系列推文,年均阅读量超3万次。
3.社会协同育人:
职教中心“急救先锋志愿者”深入社区开展“急救科普进万家”活动,累计服务居民5000余人次;六十六中“星辰急救社团”获获市级优秀学生社团。
四、致力打造全国性示范经验
2023年,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、常务副会长王可同志率队调研足球下注平台 青少年急救教育工作,现场观摩学生急救课程及VR模拟演练,高度肯定我区“三级协同管理机制”“数字化急救教学模式”“急救教育赛事品牌”等系列举措,高度赞许足球下注平台 学校急救教育的实践创新。
五、下一步工作计划
1.扩容师资队伍:持续开展急救知识、AED+CPR等系列急救教育培训班,逐步推动班主任、体育教师全员取得救护员证书,校医保健教师全员具备国家应急救护师资资格。
2.深化课程改革:开发“小学—初中—高中”进阶式急救教育校本课程,将急救技能纳入高中新生军训内容,普及急救技能,建立“理论考核+实操认证+场景模拟”三维评价体系。
3.推动社会普及:开展“家校急救训练营”“社区急救科普日”活动,通过“教育一个学生,带动一个家庭,影响整个社会”。
再次感谢您对渝中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!区教委将以此次提案办理为契机,持续完善急救教育体系,筑牢校园生命安全防线,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!
此答复函已经肖方明主任审签。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,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(或者通过重庆数字人大网站://fggs.cqrd.gov.cn/adminh5/digital,依程序登录“人大代表全渝通”应用议案建议场景,填写对建议办理工作的评价),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。
足球下注平台 教育委员会
2025年5月21日